哀牢山-花腰傣

文 • 小妮


牢山,一条位于云南省中部的山脉,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,主峰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,海拔3166米。国庆长假,相约出游新平-哀牢山。


哀牢山云雾

  连日来的策划,家中那一口子可谓是尽心尽力了。每每遇到出游,准备的过程自然毋须操心,何况此次又是国庆长假呢,早已张罗得万事俱备,只欠money了。


  三家人,两辆车,一行沿昆玉高速疾驰。


  戛洒,这个位于新平县境西部,哀牢山脉中段,花腰傣繁衍生息的浪漫小镇便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,兴许是在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内憋得太久,特别的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,见到戛洒小镇景观,自然也欣喜若狂。


美丽的“石门峡”


哀牢山_浓雾

  次日早餐后,一行按既定方针,驱车直指哀牢山。


  从戛洒至石门峡,大约50公里的山路。车子倚山蜿蜒而上,随着海拔的升高,山中云雾从无到有、由淡至浓,刚过了南恩瀑布,竟遭遇了罕见的浓雾,空气清冷起来,车子被浓雾笼罩,能见度低于3米,就驾龄而言,咱毕竟尚属菜鸟级,比不得那些老鸟,何况脚下就是万丈深渊,雾里行车,在烟雾弥漫中自然小心翼翼,安全第一嘛!


哀牢山_石门峡一景

  好容易挨过这“恶梦”般的路段,云开雾散处,远远的石门峡景区映入眼帘,在阳光的照耀下,山色格外秀丽,空气也格外清新,果然是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,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“石门峡”。


  “石门峡”因自然生成的五道石门而得名,峡中之水是由两股清流汇聚而成,其水清澈、剔透,或缓慢或湍急。由此形成哀牢山独特的“石门峡”风景区,自然天成之美给予石门峡“小九寨沟”的美誉。


  走进峡谷,顿觉一股凉意袭人,泠泠作响的水声合着氤氳弥漫的空气,虽略使人瑟缩,却也格外惬意。但见天然彩石,色彩斑斓,清溪流动如碧玉,飞溅似珠玑,翠绿如翡翠;蓝天白云、红花绿叶、小桥流水、苍苍古树相映出无限风光。阳光泄下处,愈显爽朗,置身期间,竟飘飘然如入仙境一般。一行人兴致盎然、争相拍照,尽情领略这大自然的风光。美景诱人,这下可乐坏了这些女士们,叽叽喳喳,两台相机应接不暇。叔叔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的下句是什么?问话的是俺们同学的女儿,一个在读女生,显然这不是夜晚,更无明月,但咱还是顺口答道: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……。


风情万种“花腰傣”


风情万种“花腰傣”

  花腰傣——相传为古傣民族迁徙中遗落在红河谷的古滇国皇族后裔。早就听说过云南傣族分为水傣、旱傣和花腰傣,还听说旱傣住在山上,水傣住在山脚,而花腰傣则是住在半山腰的。我想,花腰傣应该是以服饰斑斓、色彩绚丽、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吧。


  距新平县城72公里的戛洒镇,其周边是花腰傣聚居的傣族村寨。虽说没有向导,但那三口子却是青一色的“寻梦”之人,依据当地人的指点,愣是给整出了一个土锅寨和戛洒大槟榔园的好去处。


花腰傣服饰

  世代繁衍生息在哀牢群山、红河之畔的新平花腰傣由于地处偏僻,封闭的环境使花腰傣完整的保留着古傣先民古朴原始的自然崇拜、祭祀、染齿、服饰和赶花街等原生态傣文化,这些由戛洒大槟榔园歌舞表演中可约略知道。



花腰傣服饰


  花腰傣服饰,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、银铃、银泡、银手镯等组成,层层叠叠,浑然天成,达到色、形、态的完美统一,是花腰傣文化中最神奇、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。傣族小卜哨本就美丽如花,再穿上花腰服装,愈显得绚丽多姿。那精湛、纤巧、别致,足以堪称绝佳的艺术品,充分显示着花腰傣高超的编织技艺和审美水平。



花腰傣美食


花腰傣美食

  无论是植物的芽、蚂蚁的蛋、土里的蜂,经傣家人腌、炸、烧、炒,都会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。当地歌谣有云:“糯米饭,干黄鳝,咸鸭蛋,二两小酒天天干。”玉溪花腰傣的美食首推戛洒汤锅,到达戛洒当天,我等首先品尝到的便是戛洒汤锅,当然之后就又都尝过了干黄鳝和秧箩饭。起初俺不明白,为何糯米饭,咸鸭蛋此等再寻常不过的食品也会列入傣族美食文化?后来才知道,原来这糯米饭、干黄鳝、咸鸭蛋竟是花腰傣秧箩饭的主打品种。


  秧箩,是用凤尾竹编制的方形小箩框,盖子稍大可套住秧箩,我们所吃的秧箩饭内装正好是糯米饭、干黄鳝和半个咸鸭蛋。据说当地秧箩饭还是姑娘们的情人餐。节日,姑娘们把糯米饭用芭蕉叶包好,一层层铺上里脊肉片、烤黄鳝、咸鸭蛋等等,放进秧箩里。赶罢花街,便和自己心爱的小伙子一起到森林里去,席地而坐。姑娘会拿出秧箩,把带来的饭菜奉献给自己的心上人。情话绵绵,边吃边聊,谈到情浓处,则互相喂食秧箩饭,别具一番情趣。



花腰姑娘走来

  花腰姑娘从古滇国走来
  头戴斗笠
  腰缠七彩带
  霓裳艳影
  皇族遗风犹在
  一频一笑尽是绝世的风采
  
  花腰姑娘从花街走来
  娇色如花
  秧箩情满载
  美目顾盼
  佳人为谁等待
  浪漫邂逅成就一世的真爱


哀牢山_石门峡景之01